作者: 胡德光 來源: 發表時間: 2020-06-18 10:06
曹縣朱洪廟鄉李辛集村,與河南省商丘市搭界,一河之隔,脫貧任務艱巨。
“李辛集村有702畝耕地,村民收入主要以蔬菜、黃桃、油用牡丹等經濟作物和農作物支撐。”說起李辛集村的情況,賀天奎知根知底,好似村子里土生土長的人。
其實,賀天奎不是李辛集人,而是市煙草專賣局派李辛集村的“第一書記”。來到村子后,賀天奎就一直盤算著,怎樣打好脫貧攻堅戰,力保老百姓脫貧不返貧?
治病抓藥,把脈問診是關鍵。為找準扶貧方向,賀天奎堅持多走、多看、多問,“多去村里大街小巷、田間地頭走走,了解村容村貌和生產地理環境;多看一看村內五保戶的生活狀況,了解五保戶生活所需,宣傳相關扶貧政策;多問村‘兩委’班子成員相關政策落實情況和村民對相關扶貧政策了解多少。”賀天奎告訴記者。
一次,賀天奎在和村干部王付中、趙紅走訪時發現,村中五保戶有做飯不便問題后,便立即向上級單位和部門匯報,協調資金購買煤氣灶及燃氣,送到五保戶家中,并手把手教給他們使用方法。
班子強了,齊力打贏脫貧攻堅戰才能更有力量。“剛到村里報到時,我發現村委辦公設施老舊,衛生條件差,黨員活動室黨建制度和文化宣傳標語不健全,大大影響了村黨建工作的開展。”賀天奎向記者描述道。
為此,賀天奎通過與有關部門協商,協調資金購買了空調、辦公桌椅,安裝了樓道防護欄,制作了黨建制度和文化宣傳標語。陣地有了,賀天奎還引導村“兩委”開展黨建工作,堅持高標桿定位,高標準落實,進一步健全“三會一課”制度,建立健全村務公開,增強組織戰斗力,開拓創新、精誠團結,充分發揮了黨支部先鋒模范作用。
年初,一場不期而遇的新冠肺炎疫情蔓延開來,在疫情形勢最嚴峻的那些日子,李辛集村的村民經常聽到大喇叭里傳來賀天奎的聲音,“各位村民,疫情形勢嚴峻,一定要做到不信謠、不傳謠,相信我們一定會戰勝疫情的……”
疫情期間,由于消毒液、口罩等防疫用品短缺,給村子的防疫工作帶來很大困難。經過與村委班子研究決定,賀天奎和黨員干部帶頭捐款,購買了1.6噸消毒液,630個口罩,在第一時間發放給村民,確保了疫情防控工作有效開展。
隨著疫情形勢逐步穩定,如何復工復產彌補損失,又成了賀天奎思考的問題。“農村要發展,產業支撐是關鍵。”他認為。
憑借本來就有的蔬菜種植基礎,賀天奎協調使用后方單位15萬元捐贈資金及村內自籌的5萬元,在村里建設了高標準蔬菜大棚5000多平方米,預計每年增加村集體收入3萬元左右。
“越是困難,越不能丟了精氣神。”賀天奎說,“相信李辛集村一定會與全國人民一道,實現小康夢。”
記者 胡德光